第268章 李渊病逝

杨潇懵逼,在唐军之中正在观摩作战的大老们也是懵逼。

陛下不会就是打算拿这些东西打下玄菟城吧?

“填装完毕,准备发射!”

就在众人疑惑之际,战场之上响起了一声嘹亮的吼声,声音之大,饶是在军帐之内的大老们也是听的清清楚楚。

从音量上判断,明显是数千人一起喊出来的,但听起来却是宛若一人喊出来的一样整齐划一。

随着令旗手挥下红旗,数百辆投石车同时发出了嗡鸣之声,接着一个个人头大小的圆形物体宛若陨石一般飞向了玄菟城。

这是……?

在这一刻,所有人都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这个圆形的东西绝对不是普通的石头。

如果是石头的话,没有必要弄的这么圆,最重要的是,此物的后面好像还有零星的火焰。

难道这也是火器?

电光火石之间,数百颗‘陨石’全部砸向了玄菟城的城墙之上,有的甚至绕过城头飞进了城内。

这是什么?

看着距离自己越来越近的‘陨石’杨潇一脸懵逼。

下一刻,一声声震耳欲聋的轰鸣声给出了答桉。

这是火器!

伴随着数百颗炮弹的爆炸,玄菟城瞬间就被烟雾和火焰所覆盖了,城墙之上到处都是四散飞射的碎石铁渣还有无数的残肢断臂。

此时的李世民宛若一个冷血的暴君一般,他不但没有露出任何怜悯之色,反而还下令继续攻击。

足足五轮的轰炸之后,饶是玄菟城建造的再坚固,也架不住这么勐烈的炮火。

五轮轰炸之后,李世民也并未下令派出骑兵攻城,而是继续命令攻城兵徐徐推进,每推进二十米就轰炸一轮,直到抵近城门口的时候,算上之前的五轮,攻城部队已经足足发射了九轮炮火了。

就这种无差别的轰炸模式,别说是玄菟城里的人了,估计连城里的老鼠都够死上两轮了。

“传朕命令,缴械投降可活,宁死不降者,杀无赦!”

李世民之所以对玄菟城下死手,就是为了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

让其他高句丽的守将明白,反抗的结果只有死路一条。

“报!陛下,唐军势如破竹,七天之内,已经连下五城,如今已抵达安市城!”

高句丽都城内,荣留王高建武听到侍卫的禀报后脸色大惊。

“什么?已经到安市城了?传我命令,举全国之力,死守安市城,务必将唐军挡在安市城下!”

“是!”

高建武虽然知道自己这么做就是在做困兽之斗。

但他也明白,整个高句丽,不管谁投降都能活,唯独他不行。

不管是投降也好,反抗也罢,等待他的只有死亡。

终究是养虎为患了。

如果当时百济伏击李轩的时候,自己也派出杀手截杀李轩和残余的枭骑军,可能如今的大唐也不会强盛至此,可能李世民也不会如此顺利的就攻破高句丽的防御。

此时的高建武无比后悔当时没有对李轩落井下石。

但是他能怪谁呢?

要怪也只能怪他自己太单纯了,被大唐的贸易政策给欺骗了。

就在这时又有一侍卫进殿禀报道:“陛下,新罗和百济同时对我南部诸城发动攻势,情况紧急,还请陛下定夺!”

如今的百济虽然还是百济人当王,但却是被大唐扶持起来的傀儡政权,新罗作为大唐最忠实的小弟,这个时候当然也会站出来。

虽然高建武已经猜到会有这个结果,但是当他听到这则消息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大脑一阵晕眩。

饶是高句丽的城墙再坚固,也不可能同时防守三面,更何况大唐方面还有强大的火器。

难道,天真的要亡我高句丽?

与此同时,安市城内。

这座被中原王朝称之为高句丽之盾的城池,在强大的火器面前依旧显得极为脆弱。

你防守的话就是挨炸,出击的话,就要面对枭骑军和玄甲军。

如今的枭骑军,全军配备复合弓,根本就不跟你玩近战。

经过李轩的训练,枭骑军和玄甲军不再是单一的兵种。

一旦出现两军对垒的情况,首先是玄甲军一字排开对敌军发起山呼海啸般的冲锋,用标枪进行一轮投射。

如果敌军抗住了这一轮攻击并发动反击,枭骑军便会顶上,用复合弓进行高频率的远程攻击。

敌人如果跑,那么枭骑军就会借助自身轻便迅捷的优势进行追击,如果敌人反扑,枭骑军也不恋战,而是一边保持和对方的距离,一边继续用复合弓进行攻击,如果靠的太近,就用炸药攻击。

如此往复之后,待到敌人人困马乏死伤殆尽,玄甲军才会真正的进场开始收割。

当年蒙古铁骑正是靠着这种战术,打下了史无前例的辽阔疆土,如今唐军有了火器和复合弓,更是将这种战术发挥到了极致。

面对唐军如此无解的战术,别说是高句丽,就算是真正的蒙古铁骑来了,也没有办法。

正所谓一力降十会,在绝对的力量面前,所有的战术都显得如此的苍白。

现在想要破解此局,唯一的办法就是用同样的方法回击。

但高句丽没有火器,没有相应的装备和训练有素的士兵。

面对大唐的铁骑,他们能做的要么是投降,要么是等死。

历史从来不会怜悯弱者,他就好像是一个无情的写书人一般,公平且公正的记录着一切。

公元634年,贞观八年,五月十五日,李世民率军抵达平壤城,历时一个多月就将高句丽那号称铜墙铁壁的防御工事给击溃了。

从目前战局上来看,拿下平壤城也就是三五天的事了,如果没有什么意外,秋季的时候,李世民就能回到长安。

正如众人预料的那般,所有的一切都很顺利,高建武在平壤城被破的当日就自刎于殿中了。

如果是李轩负责带兵的话,很有可能会把高句丽皇室全部诛杀掉,以求万无一失。

毕竟斩草除根是李轩的一贯准则。

但李世民不是李轩,他作为皇帝,为了口碑为了名声,不可能做的那么绝,所以他放过了其余的高句丽皇室。

并将高宝藏,册封为了新的高句丽王。

当然,他这个王也不过是李世民推到前台,用于堵住悠悠之口的傀儡而已。

对于李世民来说,高宝藏不过就是一个工具,用来控制高句丽的工具,如果这个工具不听话,或者失去了作用,李世民完全可以换一个。

就在李世民已经彻底平定东北,打算班师回朝的时候,远在长安的李轩却遇到了一个头疼的问题。

自入秋以来,李渊这个大唐开过皇帝因感染风疾,身体状况每况日下。

短短一旬时间,便已然病危。

李轩携太医署众太医用尽任何办法依旧是回天乏术,李渊的病情每天都在加重,按照这个情况来看,最多也就是十几天的事儿了。

“轩儿,太上皇的病,真的没得救了吗?”

凤栖小筑内,长孙皇后一脸悲切。

虽然曾经的李渊因为各种原因和李世民有些过节。

但他毕竟是李世民的亲爹,是大唐的开国皇帝,如果没有李渊,也不会有如今的贞观盛世。

现在随着大唐朝廷日益强盛,李渊对李世民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心中那一丝不满的芥蒂也已经消失了。

“太上皇已病入膏肓,儿臣已回天乏术,如果太上皇早些年便听从儿臣劝告,修身养性,注意节制的话,或许也不会落得如此”

李轩可不是那些善于阿谀奉承的庸医,他的行医准则就是能治就治,治不了就是治不了。

他所能做的就是力所能及,而不是逆天改命。

李渊这个人有个毛病,那就是好色。

就算是退位了,但还是控制不住这方面的需求,而且还给李世民添了几个弟弟妹妹。

男人好色可以,但也要注意节制。

加上李渊平时又缺乏运动,每日都是饮酒纵欲,加上早些年李渊也没少东征西战,到老了,身体自然受不了了。

“李轩皇兄,皇爷爷真的没得治了吗?”李丽质也是一脸哀伤,她实在无法相信,这个世界上居然还有李轩无法治疗的病症。

虽然李渊和李世民曾经的关系不好,但他对自己的孙子孙女却是很喜欢,尤其是对李丽质和李承乾更是宠溺有加。

“丽质,你要知道,月有阴晴圆缺,人有生老病死,这是自然法则,谁也无法逃脱,末说是皇爷爷,就算是父皇母后,就算是你我,终有一日还是要回归尘土的,看开些吧”

对于李渊,李轩倒是没有其他人那么悲切,有的只有深深的感慨。

作为大唐的开国皇帝,李渊虽然也犯过错,但他的功绩却是无法抹杀的。

如果没有他和李建成在后方稳定局势,通过外交手段不断的左右逢源,李世民在前面也不可能打的顺风顺水。

只不过因为李世民的光芒太过耀眼,所以才让大家都忽视了李渊,忽视了李建成。

远在东北的李世民在接到李渊病重的消息之后,自然是没有心思继续留在高句丽处理事物了,他将长孙无忌等几人留下处理后事之后,自己则是率领部分人马夜以继日的赶回了长安,以求能在李渊入土之前能见最后一面。

作为儿子,李世民在很多地方都对不起李渊,如果连最后一眼都不能见上一面,绝对是大不孝。

可能是真的老天开眼,也可能是李轩的用药真的管用,本来只能坚持十几天的李渊,硬是坚持到了李世民回到长安。

在李世民回到长安后的第三天,唐开国皇帝李渊驾鹤西去。

站在暮雪亭上的李轩听到郑德春的禀报之后,微微叹道:“您老为盛世大唐奠定了基础,也算是不枉此生了,剩下的就交给我们吧……”

“殿下节哀,这盛世必当如太上皇所愿,太上皇在天有灵,也必当保佑我大唐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保佑如果有用的话,那我们的努力岂不是毫无价值?

虽然李渊的病逝较为突然,但却并未妨碍李世民的计划。

现在大唐最大的问题高句丽已经被彻底平定,李世民可以说是没有了任何的后顾之忧。

丧期刚过,李世民便对大唐内部进行了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

首先就是对朝廷内部的官员进行了一次大换血。

得益于废察兴科的政策和唐风书院的兴起,今年通过科考的士子其中七成都来自于寒门和贫民。

李世民没有在乎任何贵族皇室的脸面,而是大力重用寒门子弟,并且施行了实践考核制度。

所有通过科举的士子,都会被下放到地方去,一年之后,如果你的行政能力达标才有可能保住你的官位,如果你的能力超过了合格线,才有机会晋升。

李世民的这种做法,自然是引起了不少贵族世家的不满,但李世民在乎吗?

你要是不满,你可以试着造反看看啊。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手里的兵够硬李世民还怕什么?

正所谓,所有的不自信都来源于火力不足,现在李世民的火力很足,所以他谁都不怕,谁反对,就收拾谁。

皇帝,不仅仅是要听谏,更重要的是需要做出合理的判断。

如果对国家有利,对政权有利,哪怕是被人骂,被人恨,该做的还是要做。

正如当年李轩说的那样,如今的大唐有很多的毒瘤,如果想要切除这些毒瘤,就必须下狠手。

为了做到表率,李世民甚至连李承乾、李泰这两位最受器重的儿子都发配了地方去了,而且还是最偏远,最贫穷的地方,而其他皇子因为年纪还小,所以则是被继续留在了长安。

因为李世民施行的是考核制,所以这些被下放的官员自然而然就会出现竞争。

要知道,官场就是一个金字塔,越是往上爬,官位就越少,相应的,权利就越大。

为了争夺为数不多的上升空间,所有被下放的新官都是无所不用其极。

李世民对于他们的要求只有两个。

一是人口,二是经济。

在不触犯律法的前提下,不管你用什么办法,只要你能保证人口和经济的增长就算达标了。

其实李世民这么做也等于是变相的放权,将全力下放到地方上去。

让年轻的官员们有更多施展自身才华和报复的空间。

只有这样才能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出现良性的竞争。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