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造纸术

傍晚时分。

我和甘迪儿以及南美向导萨拉斯三人再次经过咖啡店时,不禁又想起店内那男子忧郁且略显散乱的眼神。

刚走过几步,就听身后传来一声,

“嗨!”

我们三人回头望去,那中年男子站在咖啡馆前看着我。

他说非常希望我能进去坐一会。

甘迪儿与萨拉斯两人坐在门边点了两杯咖啡。

我与此人走进店内,坐下随意聊了几句之后,我看着他仍旧略显憔悴的脸问道:

“我今天见你精神一直不是很好,怎么回事,没休息好吗?”

他郁沉的脸色又苦笑道:“我从小向来如此,家族遗传。”

“哦?平时还有其它什么症状呢?”

“就是显得很疲倦,而且会越来越严重。其它并没什么症状,去医院检查得出的数据与常人并没什么不同。”

我不禁追问道:“那么家族内也有人同你一样吗?”

“是的,每一代都是如此。所以我们刘家这一支从来香火都不旺。”

说完后,他又特意补充了一句:

“在我这里恐怕要绝后了!”

他说完后,转头望了一眼那面墙上他家的先祖画像。

我看着他那无奈的眼神不禁心生恻隐,“有这么严重吗?”

“我的家族中女人要好一些,但都不会长寿,而所有的男人都不会活过四十岁。”

“我们刘家的这一支后代可以这样说,都不曾见到自己的爷爷长什么样!”

他认真的告诉了我这残酷的事实。

我心里非常困惑,一般先天性的遗传病都有不同病因及不同程度的病况。像这样无缘无故活不过中年的却没有。

他细心的见我咖啡已空,缓缓又给我倒满。

我此时见他费力的将脸上精神一振。片刻之后,面色仍旧又恢复到了刚才那一脸的疲惫。

“这种情况是你祖辈的哪一代出现的?”我在疑惑中向他问道。

他转过头去,望向他那先祖的画像说道:“我叫刘默,这画像是我的先祖,就是陶渊明文中所写的刘子骥。”

我不禁一愣……

深吸了一口气。

“这幅画像就是刘子骥?”

“是的,而且是当时的名家顾恺之所画。当然了,这幅并非原画。”

“他也没有活过四十吗?”

“对,他也没有活过四十,但真正的开始应该从他的儿子刘兴阳算起。”

“一直找不到原因吗?”

问完后,我见他犹豫了一下,抬起咖啡,慢慢的一口喝下,“其实我这一支的家族中人都知道,原因就在陶渊明这个作品里。”

我不自觉的抬眼望向墙上的这篇《桃花源记》,仔细地听他说了下去。

“那年先祖三十多岁的刘子骥带着十多岁的儿子刘兴阳确实去了武陵山中的桃花源,同行的还有陶渊明,因为他俩就是远房表兄弟。”

“那时陶渊明在任职不久后辞去了职务,游历到了武陵山中隐居了一段时间。当时车骑将军桓冲也曾经请刘子骥为官,而刘子骥本性淡泊名利,于是他借故推辞后,带着儿子刘兴阳来到陶渊明隐居的武陵山中住了一段时间。”

我挣大了自己的耳朵,竟然比我在任何时候都全心投入。

“当时天下,地广人稀。深山地形环境复杂,他们三人深入山中,日行夜宿数日后碰巧撞入到了桃花源。回来后他们谨记当时的承诺,并未同任何外人说起。那个武陵打渔人纯属陶渊明虚构。”

我简直不敢相信我自己的耳朵。

“回来后刘子骥就染病卧床不起,一年后病逝。死因让人非常不解。”

说到这时,我竟然会感觉到他很痛苦。

“今天你说到这是陶渊明写给他的祭文,这在我们家族中没有记录。不过我仔细分析,认为一定是。”

“我想,他编写武陵打渔人的故事,破绽百出仅仅只是随意而为,目的就如你所说只是为了作为祭文的一个烘托铺垫,引出最后一段祭文的主题来总结怀念淡泊名利、志向高洁的刘子骥。”

我这时也忍不住叹息道:“历史上所有事情都有它不为人知的曲折,我们根本就没办法凭着自认为是正常的推理去判断猜测!”

他低着头,望着手中的茶杯不断的来回转动,“刘子骥的儿子刘兴阳也患了同样的病……”

“就这样一代接着一代,家中男丁越来越少,后来每一代都是在想尽办法努力的延续刘家香火……”

“你知道刘子骥的葬礼上还有谁来了吗?”

我正在陷入联想,被他这么一问,面带一脸愕然看着他……

“当时就在他的葬礼上,来了一个神秘人——桃花源那群人的族长。他很感激三人能够信守承诺,此病也是因桃花源内的一种神秘物质所起,于是赠送了一样东西给我们家族。”

听他说到这里我不禁越加好奇,只怕遗漏了任何一个字。

“这样东西就是当时比外面世界更为先进的造纸术。”说完,他又望向墙上那篇名作,“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里面的美池及桑竹就是专为造纸所用。”

“最初的纸是用麻皮纤维或麻类织物制造成的。造出的纸张粗糙,表面不平滑,在东汉时经过蔡伦的改进又提高了很多,但是仍然达不到很好的效果。”

这一刻,我见刘默神色一振,说道:

“这位桃花源的族长带来了用竹子为原料制成纸张的特殊方法,做出来的纸张比外面世界的质量不知好了多少倍。”

我情不自禁的摇了摇头:“今天不是听到你这么说,我哪里可能会把造纸术与桃花源联系在一起呢?”

他面带着一丝自豪的神色,继续向下说去:

“后来用竹子为原料的秘密造纸术让我们刘家声名远扬、富甲一方,延续了很多代、积蓄了一千多年的财富。当时名闻天下的顾恺之,后世陆探微、张僧繇等等乃至隋唐众多名家几乎都是来我们家买纸。”

“这幅我们先祖刘子骥的画像原画也是刘兴阳请顾恺之亲笔所画。”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