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催债

第二天,宋平醒来已是过午时分。金钏银钏等几个大丫头伺候着宋平吃了午饭就由金宝带着去四库书馆。四库书馆是一座两层小楼,周围青砖铺地,花圃里种着各式花草。只是时值隆冬,花圃里仅剩枯叶残茎。

“一楼是经史子集,藏有各家学问。二楼是各州各府的州志府志县志。”

宋平略略一扫,一楼的藏书大都是市面上贩售的,没有什么孤本、珍本。二楼里的地方志也都是官府刊印的。

“可有大夏会典?”宋平坐到书几案之后。金宝在书架上查找一番,回头问:“殿下要哪一册?”

“全抱来吧。”

金宝面上闪过一丝难色,然后招呼金钏也进来。两个丫头抱着一摞摞书,挨着宋平脚边放下。宋平拿了一册慢慢翻看。一连七天,宋平吃住都在四库书馆。王允未得允许不敢擅入,却久久不见宋平出来,急的团团转。四个丫头也只是定时往四库书馆送水送饭,送完就被打发出来。

第八天一早,宋平伸着懒腰从四库书馆里出来,往书房里走,路上碰到来送早食的银宝。银宝一见宋平出来了呀了一声就欢天喜地的跟在后面,叽叽喳喳地说着这几天她们有多担心,问宋平呆在里面看了什么书。

“光说想我,我也没见这几日你来给我送茶饭。”

“哼!金钏金宝两个说我们年岁小,怕我们打扰了殿下读书,不让我们进去。她们又比我们大多少?也就1岁,就1岁。”

宋平笑着继续逗弄她,“大1岁你不也得听她的?”

“哼!过了年我也12岁了,看她们还怎么拦。”

宋平笑呵呵的回到书房吃早食。王允站在外头,“启禀陛下,凉州州牧前来拜见。”

州牧?宋平猛地回头问到:“凉州兵备归何人管辖?”

“自是尉帅啊?”王允一脸奇怪的回答。

“下辖多少人马?”

“东西两营共计两千人。”

“两千人?”宋平喊出声来,“凉州地处边疆,西面就是西奴,两千人马够干吗?”

“殿下莫慌,对付西奴自有定边侯所辖西北军五万军马。”

宋平长舒一口气,看来此处州牧还算不上军阀。前世三国两晋的州牧基本上就是地方最高长官,军政大权集于一身,算是土皇帝。这也就是宋平之前紧张的地方。

王允一脸懵,问道:“殿下觉得哪里不妥吗?”

宋平并没有回答王允的问题,示意王允带路后问王允:“州牧叫什么?”

“凉州州牧姓沈,名大亮,字文彪。”

“沈大亮?不像是文人的名字啊。”

“殿下说的是,据说此人祖上是行伍出身,也就是到了他这代才在先帝年间做了文官。”

宋平随着王允来到前厅,里面一个黑面庞的中年人在门口恭身而立。宋平走进了,那中年人高声道:“臣沈大亮听闻殿下身染重病,特来探望。”

“州牧大人请。”宋平让了座位。

(本章未完,请翻页)

沈大亮落座后自然是嘘寒问暖一番。宋平一直微笑应对,心下则憋着一句话:你来探病,礼单呢?礼单是没有的,沈大亮喝了一盏茶就站起来告辞了。宋平望着沈大亮的背影露出一个微笑。这哪里是探病,分明是探风,是要探探他这个死而复生的西平王到底是人是鬼。

宋平转身要回书馆,忽然听到前厅有人喧哗,王允小跑着过来。

“启禀王爷,郑家……”王允话没说完,宋平看见一个魁梧的胖子手里拿着一张纸已经站在他面前。

“给王爷见礼,小的是郑府的管家。此次小的前来拜访王爷是想讨回之前借给王府的银钱。”说完将那张纸聚到面前抖了抖。

宋平还没明白怎么回事,扭头看看王允。

王允赶紧解释:“之前就藩所需银两少府并未拨足。王爷到了凉州,又急需银钱,所以老奴私自做主,向郑家借了些银钱。”

王允又扭头斥责那个胖子:“约期还有两个月,你现在这是要做什么?”

“前次王爷亡故,我们家这笔贷款差点儿就打了水漂。王爷这次也不知道能活多久,自然要赶紧收回来。”胖子对宋平浅浅打了一个躬,说道:“王爷,连本带利一共两千三百二十六两。我家老爷说王爷尊贵,那些零头就不要了。王爷就还两千二百两吧。”

“前次只借了五百两,刚过了三个月怎么就变成两千二两了?”王允怒喝。

“是两千三百二十六两。契书上写的明白,月息三成六,利滚利到今日可不就是这个数吗?王总管若有疑问不如找贵府账房核验。”

一般来说中国古代社会的借贷等同于高利贷。借贷的年利率一般是24%到36%。

宋平大概听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摆了摆手打断了王允,示意他去搬把椅子来。

“赵焕,你是死人吗?”宋平坐在椅子上翘起腿来,慢慢的说。

跟着来的赵焕一挥手,两名卫士上来就按住了这个胖子。

显然胖子没想到会碰到这种待遇,先是一愣,然后讥讽道:“王爷这是要干什么?莫非想赖账?”

王允一看不对,连忙伏在宋平耳边说了几句。

宋平恍然大悟似的一笑,“掌嘴”。

“掌嘴多少下?”赵焕面无表情,抱拳问到。

“只管打就是了。”

“喏!”

“你敢……”胖子还想说什么,一旁的士卒已经撸起袖子啪啪啪啪地抽起来。自打这个胖子踏上王府的台阶,这几个士卒就一直跟着,要不是王允一直拦着,他们早就动手了,憋了一肚子气正无处发泄,如今得了王爷的令手下哪里还有什么轻重,轮圆了往胖子脸上招呼。没抽了几下,胖子嘴角已经开始蹿血了,又抽了四五下,胖子嘴里掉出一颗牙来。胖子虽然魁梧,但是养尊处优惯了,挣脱不开两个老卒的钳制。

宋平写完了一份文书,又用了西平王王印才让卫士住手。此时的胖子已经人事不省。

“王爷,这……”王允有些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为难的问。

“冷水泼醒!”

一个士卒拿来一桶凉水,从头浇到脚。胖子立马醒了,哆嗦着瘫软成一团。宋平将文书交给王允,让他递给那个胖子。

“王府借钱没有不还的,但是不该我王府出的一个子儿你也拿不走。按《大晋会典》,岁万息二千,也就是一万两银子两千钱的利钱。五月前我王府借贵宅现银五百两,截止到今日,我王府应还银五百五十二两零四分银子。本王尚有银两在少府,你拿着这文书去跟少府要吧。王允、赵焕,你们带二百府兵,把郑府的管家老爷给我送回去。整这么一出恶心我,真当我是菩萨呢?!”

宋平在四库书馆窝了七天,对这个世界有了些了解。和前世不同,此世自西汉起就有点儿不对劲。首先是董仲舒并未入仕,汉武帝更没有“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的三国持续时间远超前世。而西晋则非常短,只历两朝就崩溃了。如今的大晋朝皇帝姓宋,而非司马,京都也非建康,而是临安。历史为什么发生了偏转,宋平不知道。但是他总觉得此世的历史发展好像缺乏自然连贯的脉络。

王府中人非常简单,四个丫鬟是伴着他一起长大的。宋平隐约还记得自己小时候为了讨她们欢心去爬树采花,不小心掉进池塘的事情。当时四个小丫头吓地哭都不敢,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但是父亲并没有处罚几个丫头。听说自己病的时候她们也吓地发烧,母亲亲自照料他们五个孩子。王允是父亲潜邸旧人。但是元瑞帝登基的时候并未带他入宫,而是派给宋平随他就藩。这样的安排显然是皇帝派了个眼线盯着他。不过只要他不去谋逆,这个人还是可靠的。王允收了四个徒弟,都是十年前并州大旱时的流民。入王府十年以来办差也算尽心。然后就是王府亲兵校尉赵焕。典膳所的几个婆子和自己的马夫都是跟过母亲的老人。赵焕是宜州牧的远房侄子,十六岁从军,如今二十二了,算是个老兵,背景也很单纯,所以虽然屡立战功却迟迟得不到升迁。护送宋平就藩的亲卫本来有五百,但是路上与两波马匪交战,最后仅剩两百余。

而剩下的丫鬟仆妇就不好说了。就藩路上,先是有人投毒,后来又碰到马匪,而且是两波马匪,这绝不简单。宋平暗自忖度,应该是府中有人暗中投毒,然后发信号给马匪。马匪趁着大军病,杀过来要他们的命。这样才造成随行的五百亲兵损折过半。但是亲卫的战斗力超出马匪的预计,叫他们跑了。第二波马匪本来能够将他们全歼,幸好凉州尉帅率军迎驾,将第二波马匪被打散了。

原来的宋平在路上也中了毒,而且受了惊吓,到了封地就病了。然而这病并不能死人。应该是有人在他的药里下了慢性毒药,让之前的宋平又浑浑噩噩地撑了半年才死。而这个下毒的人必然是在府里。至于此人与那个路上下毒的人是否同为一人就很难说了。那些下毒的人有没有帮手潜藏在府中更无从所知。自己一醒来没几天就有两人上门探风,可见是有人通风报信,自己的王府就是个筛子。

(本章完)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