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再访巴格达

易卜拉欣没有在克尔曼沙赫停留太久,在象征性地分别给予优秀官吏和顺从氏族奖赏后,认为一切都井然有序的他不再继续打扰本地官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自克尔曼沙赫继续向西行进就能抵达最重要的省份之一——阿拉伯伊拉克。

这一大片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经的平原有着颇为悠久的历史,只是过去的辉煌已然不再。即使不追溯至旭烈兀和其麾下的蒙古西征军所造成的破坏和全球气候变化及长期开发所造成的环境恶化,最近一个世纪频发的战乱和不稳定的政治环境对本地的生产秩序继续施加着伤害,就好似血友病患者那难以愈合的伤口一般。

因此,当易卜拉欣率领追随者击败表亲们,将外祖父的这一部分遗产收入囊中时,这片平原已非能够成为伊朗沙赫尔核心的膏腴之地。当时他所接手的两河流域虽说不上是赤地千里,可一个百废待兴是跑不掉的。

先前走马上任的水利监督官在对伊拉克剩余的水利工程及相关的航运和灌溉农业进行了系统全面地考察后,在给易卜拉欣的报告中是这样形容现状的:“还能正常运作的水利设施已经不足一半,诸多运河河道和水渠已经完全淤积堵塞,剩下的多数则维护不当,仅是堪堪使用。同时因为水利的损毁,下美索不达米亚的诸多耕地因为过多的盐分堆积而被废弃,改善以重新利用这些土地同样是重中之重……”

总之当时的两河流域就是问题多多,为此易卜拉欣是尽力挤出资金用于投资伊拉克的经济,对道路和水利设施的修缮是第一位的。

队伍沿着山路向西下降至阿拉伯伊拉克省辖区内的平原地带后,易卜拉欣开始亲眼观看这近十年来的持续投资建设的成果。

由于是平原地带,道路的修建成本比山区少了许多,再加上该省拿到了比其他行政区更多的拨款,由于巡游队伍本身的庞大,易卜拉欣能清楚地感受到此处的道路承载力明显高于洛雷斯坦省,几乎能够媲美同样是重点建设的京畿。

同时聚落的数量明显增加了,易卜拉欣回想了上一次前去巴格达时的沿途景象,然后与当下进行对比。原先大片的圈场乃至荒地都因为水渠的修复和拓展重新变回了产出更多的灌溉农场,种植着成片的大麦、小麦、鹰嘴豆、亚麻等农作物和小片且零散分布的作为副食的果蔬,椰枣树则点缀在河道边缘或是一小片空地上。休耕的耕地已经变为临时的牧场用于圈养牛、羊、驴、驼等,按照过去千年的经验,这些牲畜的粪便会被及时收集与人类排泄物混合堆肥用于保持地力。至于更大规模的圈场和畜棚则被移至村庄的边缘和其他水渠尚未延伸之处。

修缮水利设施一事得到了各地居民的支持,无论是新移民还是地主都看得到农业恢复带来的好处,特别是工程开支都由官府承担,被征调的劳工还有薪资可拿。

被派来两河流域的水利工程师不仅想要恢复旧有的设施,还打算在修缮时进行改进,例如通过改善排水系统以减缓土壤盐碱化,以及为应对不稳定的水流量而大量修筑河堤、水库。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