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能不能成功,最主要的一点是能不能上市。
这一点,白铮有很强的发言权。
撇开征战米股的事情不提,单单一个千百度的投资就很能说明一切。
就在年初,千百度经历了上市前的最后一轮融资,公司估值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大体上来讲。
前两轮融资以风投为主,千百度管理团队的股份依旧是1155万股,占总股数2595万股的44.5%。
总股数增加,管理团队的持股比例下降。
第三轮融资则是以吴良为主,他先是以奇唬三六零的名义收购了千百度八千会员的广告位,再将好123以1亿的价格卖给千百度再次拿到12%的股份。
由此,千百度的股权结构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总股本3114万股,创始人团队1155万股,良铮基金519万股。
事实上,所谓的第三轮融资仅仅只是吴良和黎彦宏两个人导演的一场大戏。
编剧:吴良,黎彦宏
导演:吴良
演员:群演
观众:良铮基金的非创始人投资者,以及包括idg在内的其余投资者。
零三年互联网大会前夕。
吴良登门拜访黎彦宏,双方就好123网站的合作达成共识。
吴良以好123网站入股,作价1亿,换取千百度20%的股份,其中8%作为创始人团队的回购股份,总计519万股。
原因,黎彦宏后悔了。aosu.org 流星小说网
第二次融资的1000万米元稀释掉了太多的股份,不利于后续的融资。
也正因为如此,黎彦宏出台了牛卡计划,将管理权牢牢抓在自己手中。
而吴良的到来,不仅仅是用好123网站为千百度带来40%的流量,更用自己的广告公司为千百度带来了上亿的广告收入。
这其中,仅仅一个《凯旋》网上的宣传就为千百度带来的是近5000万的利润。
2004年全年,千百度的广告收入就已经达到了近5亿,其中一半左右是由后浪广告公司带来的。
他的广告客户众多,进入到电商领域的也不少,千百度的竞价排名就成了首选,诚然,吴良对客户所谓的半买半卖性质可以称得上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们开始习惯于在互联网上打广告。
面对吴良的这样能为千百度发展带来充沛资金的大股东,双方一拍即合,也就有了二气的老暴那一幕。
如此带来的后果是:
中视的负面信息,让大多数人都知道了千百度这样一家网站——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八千会员的造谣信息,带给吴良的是,他可以吸纳更多的投资人——他们的视角压根就不是普通人所能理解的。
双赢。
包括阎怡胜,白铮在内,都是属于吃瓜群众,尤其是白铮,更是将千百度这样一家互联网公司整日挂在嘴边,忽悠自己的投资人投资股权。
甚至于第四轮融资当中也包含这样的因果关系在内。
领投:idg。
当然,这并非说idg看不破所谓的八千会员有些不靠谱。
他们决定投资,一方面是实地计算过千百度的盈利,另外一方面则是吴良的存在,属于跟在吴良后面喝汤的那一波人。
评估千百度对外的盈利,计算最简单的方法当然就是所谓的这八千会员的广告位。
最低的广告位每月500,一年6000,所有的广告位收入达到4800万。
而根据千百度零四年对外公布的广告位的价格,翻倍,这就又是9600万的收益。
当然,单纯的广告位只是所有广告收入的一部分,收益的大头则是竞价排名。
总体计算,2004年盈利4亿,换算成每股收益,达到12.86,以互联网20倍市盈率计算,股价257.2,估值80亿。
那么,上市前的融资,这部分也可以作为参考来计算。
于是idg出现了。
如果说,前两次融资是为了单纯的融资。
那么第三次吴良的入股则意味着交一份漂亮的业绩。
对于吴良而言,20%的股份显然并不能满足,他用良铮基金忽悠投资者,肯定是要给他们好处的,所以,用好123%入股之后,又追加了四亿投资,继续扩大持股比例。
同样,这部分股份依旧有对半的股份划拨给管理人团队,总共1038万股中的一半划拨给了黎彦宏团队。
对于第二次融资的风投来说,他们投资1000万米拿走了960万股,已经翻了五倍。
总计,经过三轮融资,总股本4152万股,其中创始人团队的1155万股为a类股,另外还有726.6万股的b类普通股,持股数量算是占到了45%,基本维持不变。
而良铮基金所持有的股份堪堪达到830.4万股,占比20%。
真正稀释的只有外资投行。
算得上是双赢。
第四轮上市前的融资,吴良没有过多的参与,大致知道个结果。
融资一亿米,所付出的股份仅仅只有10%,415万股,每股折合24米元。
愿者上钩。
另外,对于黎彦宏来说,他本身不缺钱,上市也仅仅是对他的投资者一个交代而已。
这当中所有的弯弯绕,吴良知道,黎彦宏知道,刘南风知道半个,不过财务人员的嘴巴相对严实一些,以至于阎怡胜压根就不知道。
她见到的只是吴良气势汹汹的在黎彦宏办公室发飙,仅此而已。
而她现在又将私募的事情扔了出来,吴良不由得感觉到好笑。
但是,阎怡胜的理由也很强大,“二级市场六块,我们只花了3.55,私募的投资者怎么算应该还是很清楚的,最主要的是,一旦千百度上市,咱们私募的名气就真的起来了!募集这么点资金真的不算什么大问题。”
吴良其实最不愿意的就是听见这样的话,但是事实真的就是如此。
苹安上了个市,体量已经不是吴良轻轻松松就能啃一口的,不管怎么说,也是号称千亿市值的存在。
10%投行离场加4%的员工持股套现,总计14%,8.54亿股,二级市场上就达到百亿的规模了。
如果没有袁卓基金撑着,他想拿出来真金白银还真的是有点困难。
主要还是时机不凑巧。
投资众多,还没真正享受到回报,吴良甚至在想,再这么下去或许哪一天自己的资金链也会出现断裂吧?
他感慨万千,最终还是无奈的答应,“国信吃不下,那就只能是母公司了,到时候别说我没有给国信机会。”
韦大新倒是没觉着这话有什么异常,阎怡胜听完就开始撇嘴,“国信也可以做自己的私募。”
这才是最稳妥的做法,公募基金受到的监管太多,所能投资的领域也受限,私募更为灵活一些,甚至于可以当成风投来运作。
风险和机遇并存,各种投资组合,投资者也会有更多的选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