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羽毛球

“团宠锦鲤小福包 (.)”!

刘振东笑着摇了摇头,“我一个庄稼人哪里会打羽毛球,巩厂长你们打吧,我在旁边看着就行。”

“那好吧!你要是待闷了就四处逛逛!”

巩厂长说了一声,这才带着三人拿着羽毛球拍开始打起来。

看着一个小小的带着羽毛的小球在两人中间飞来飞去,刘振东觉得十分神奇。

他长这么大,还是头一次看到有人玩这种东西。

像他们乡下,小孩子的玩具也只有折纸枪、滚铁环、打陀螺、踢毽子……

大人们每天的农活的做不完,哪里还有时间去玩?

刘振东实在已经做了大半天了,烟瘾隐隐有些犯了,但周边草地上都是干干净净的没有一点杂物,刘振东也不好在这儿抽旱烟,他只能找借口向巩厂长告辞。

“家里还有很多农活还没做完,我就先回去了,等巩厂长有时间再去我们家看看。”

巩厂长点了点头,“你先去忙吧,来日我一定去看看。”

看着刘振东转头离去,巩厂长赞赏着点了点头。

其实自己在刘振东发黄的手指上扫了一眼,就知道他是抽烟的。

他在这儿坐了一两个小时却没有抽一根烟,可见他的平常是很注意卫生,平时的自制力也是很强的。

之所以叫他一起进体育馆,便是想要看看他的为人怎么样。

若是他随地吐痰,将烟头到处乱扔,哪怕是榨菜做的再好吃,他也不会投资的。

刘振东刚刚走出体育馆,就见王柱迎面走来,“你出来了,结果怎么样?”

“巩厂长说还要考察一番才能做决定。”刘振东如实说道。

刘振东向来就是直来直往的性子,再加上王柱刚刚才帮了他,他自然也不会对王柱隐瞒。

“巩厂长刚刚让我们做好准备再来,你知道要做哪些准备吗?”

“我哪里知道要做哪些准备,榨菜是我外甥女让我准备的,否则我一个大老粗,哪里会想到准备榨菜。”刘振东笑着道。

“你外甥女懂那么多,有空我上你家去请教请教?”

刘振东点了点头,“好啊!我家住在长河村,你到那儿打听打听刘振东家大家都知道。”

“你家的外甥女,难道就是前段时间差点儿嫁给林家村傻子的那个女孩子?”王柱诧异问道,“有那个爹也是够倒霉的,听说她成绩很好,将来考上大学,可不必嫁给一个傻子强?”

“现在他们两口子离婚了,那个闺女归他妈,现在住在我家,你要是想问她,只管我家来问就行。”刘振东诚恳着道。

“离婚了好,有那样的爹,孩子得多遭受多少委屈。”

见王柱对离婚的妹妹没有存有任何偏见,刘振东看着王柱越来越顺眼。

“没错,我也是这样想的,所以才会支持她离婚。”

两人又说了一会儿,这才各自回家。

刘振东刚刚回家,就有不少邻居望风而来。

“听说你家振东从县城回来了。”

门口传来吴云的声音,韩凤琴连忙走出堂屋。

“你们快进来坐!”

见吴云领着十多人,从屋里搬出几张竹凳放在院里。

吴云不好意思的朝韩凤琴看了看,这才在一张椅子上坐下。

背后跟着的这些人,并不是她主动叫她们来的。

原本她是打算自己来的,却没想到出家门后,村民们得知刘振东回来了,知道两家关系好,想着有好事儿必然会带着她,所以都跟了来。

就连前段时间间和刘昌媳妇一起污蔑韩凤琴姑嫂的妇人,也站在其中。

整个长河村,大概只有刘昌家没有来人。

“听说刘振东从县城回来了,不知道你们建厂的事儿谈得怎么样?”

人群中不知道谁问了一句,人们纷纷附和。

“要是你们家真的建厂了,你可要带着我们一起发家致富啊。”

“你可一定不要把我家给忘了。”

“八字还没一撇呢,等有消息了我一定告诉你们。”韩凤琴转头对堂屋唤了一声,“灵儿,你快那点儿你干妈送的橘子出来,让各位伯母婶婶们尝尝。”

“好!”听到声音,薛灵在堂屋应了一声。

“灵儿的干妈是谁?”

问话的是薛菊,娘家正是薛家村。

“我也是才知道,妇联的黄副主任非得和我们灵儿认干亲。”吴云与有荣焉,仿佛和黄副主任认亲的是她的女儿一般。

“灵儿的成绩又好,又和妇联的黄副主任认了干亲,将来可是大有作为,只可惜她妈离了婚。”

见韩凤琴面色微变,薛菊连忙补充道:“我可不是说她妈离婚不好,幸好你们家还有振东这个顶梁柱。”

“听说隔壁村也有一个女人离婚了,她娘家爹娘都死了,有两个姐姐也嫁了外村,听说自打她回娘家住后,半夜经常有人蒙着面爬她家墙头。”

听了后面的话,韩凤琴的脸色总算好看了一些。

“那倒也是,不管有没有离婚,娘家若是没有兄弟帮着,那确实会过得比得艰难一些。”

村民们有心想要讨好韩凤琴,此话一出,村民们纷纷附和。

“谁说不是呢,娘家要是没有兄弟,要是和男人打架了都没人给撑腰。”

“就是说啊,前段时间还有一家和家里男人打架动刀的,后来都被警察给带走了。”

韩凤琴不想再说这些家长里短,转而说道:“听说就快要分田到户了,你们有没有听说具体是那一天啊?”

“我前段时间村长说了一嘴,好像说就是这两天的事儿了。”站在吴云身旁的一个妇人说道。

“分田到户了好,省得有人乱扣公分。”韩凤琴有些气愤地说道。

想起那天刘昌媳妇乱扣工分,韩凤琴心中还是有些芥蒂。

“等我们自己干自己地里的活儿了,看刘昌媳妇还怎么作威作福。”吴云有些幸灾乐祸着道。

她们已经干习惯了农活,而负责记工分的那些人一向都很少干活。

等分田到户之后,她们干自己的地只会更加卖力,而一向拿着笔杆子的那些人,恐怕得很长时间才能适应过来。

“可是每家都种自己的地,岂不是每家都要买牛了?”

现在是集体制,不管是什么都是所有人共同的东西,就连牛都是所有人的。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