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第二十章】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解字:

唯:唯唯诺诺。恭敬。

阿:称呼的前辍,如阿三阿四、阿福阿寿。倨傲。

畏:畏惧,忌讳。

荒:荒古,远古。

央:结束。

熙熙:热闹,欢乐。

太牢:牛羊猪,古时帝王祭祀社稷时的三牲。

如春登台:春天登高望远——春风得意。

泊:淡泊。

兆:征兆。未兆,不动声色。

沌:混沌,浑噩。

孩:同“咳”,意为小儿的笑。未孩,还不会笑的初生之时。

傫:疲劳。

余:剩余。

遗:遗失。

愚:愚蠢——大智若愚,愚不可及。

(本章未完,请翻页)

昭昭:精明。

昏昏:昏庸。

察察:明察。

闷闷:无知。

澹:静水。

飂:疾风。

以:用。有以,有用。

食:食用,依赖。

母:万物之母——道。

译文:

尊卑、善恶,一字之差,亦一线之差。人皆畏惧之事,不容他人无畏,羊群效应,从众心理,不敢不从。自古以来,从来如此(便对么?)。

世人锱铢必较,精明至极,各有所长,各有所得,熙熙攘攘,利来利往,志得意满,春风拂面。我独独与众不同,众人皆醒我独醉,恬淡孤僻,无知如小儿,颓然如丧家犬,庸庸碌碌,一无所成,一无所得,糊涂至极,愚不可及,真真是茅坑里的臭石头。

然大智若愚,难得糊涂。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释义:

世人所畏所忧者,无非寡与不均,故而斤斤计较,利字当头,其甚者更如饿狗抢食,丑态毕露。而圣贤君子则不然,精神追求重于物质享受,名利如浮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何用之有?君子固穷,贫贱不能移。如颜回,昏昏闷闷,不拘小节,箪瓢陋巷,仍苦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中作乐。

世人利己,君子舍己,二者价值观截然不同,自然难以互相理解,而前者占了大多数,那么作为少数的非主流的后者也就被视为异端,如《狂泉》之情形,虽不至于水火不容,如宗教般动辄处以火刑,但后者视钱财如粪土、不食嗟来之食的思想,也难免被看成疯言疯语。

二者之所以大相径庭,缘于目光之远近。市井小民顾着一日三餐,黄紫公卿惟求生前身后名,只看眼前,务实至极。而隐者居士惯看秋月春风,是非成败转头空,一生何求?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竹杖芒鞋,箬笠蓑衣,足矣。

己,是自己,也可以是“自己人”,这是一个广泛的说法,其包含范围或是家庭,或是故乡,或是祖国,或是天下(五十四章)。故而君子舍己,也是利己,只是所求甚大——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如杜甫茅庐独破受冻,犹望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或如近代革命志士,将青春与生命都无私奉献给了伟大的革命事业。钱财身外物,虽有实惠,不过是蝇头小利,蝇营狗苟,何足道哉。燃烧自我散发出的光,虽是虚荣,却永垂不朽。

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论语·公冶长》

(本章完)

.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