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丹青解忧 下

虽没画过东西,但景年自知好歹也摸过几次笔,便模仿着他的样子在瓷坛里涮了半天,又把水粗粗一刮,笔头湿漉漉,蘸了墨就想往纸上画。

一笔下去,手劲太大,墨水聚成一个大疙瘩,纸都快透了。他又照着梅枝去提、拉、勾、转,跟与纸有仇似的使劲儿,好半天才笨拙地画了个四不像出来。

“哎呀,头一回画画儿,能画出形状来,实属不易,”甫成像个先生似的指点起来,“只是,你取水多、取墨贪,纸上墨色水色泾渭分明,手劲又太大,只黑重,不遒劲。”

景年忙道:“我也觉得不好。看你一气呵成,轻松极了,我却东施效颦。”

甫成又让他学着点点梅花骨朵,景年苦着脸画了几朵,想搁笔。

“甫成兄,这笔重如千钧,压得我手腕疼。一朵小小梅花罢了,怎生如此难画,重了要透,轻了还要洇!”

“嗳,不可着急,你莫泄劲,听我评一评。”

这画师颇有心得,他将景年涂得乱七八糟的梅花举起来,看了又看,品评道:“景年兄弟,你可知画如其人?你心里有所想,画中便一一对应。看你笔意,倒也不是一次笔都没抓过,以往许是在瓦子里偶尔写写字据?难怪手劲十足。我见你屡有泼墨之意,但又左思右想,贻误时机。想大胆却又收敛,一口气堵在笔下面,发不出去,可见你为头脑牵绊,胸中有意气难平。景年兄弟,我说的可对?”

不待景年回答,甫成又道:“再看点梅,你倒会找枝子叫它生花,画的也有几分野趣,想必你平日也看红花绿柳,并非真是一介粗人;除此之外,你的朱砂用色太浅,虽颜色淡泊为我所爱,但与枝干之刚重粗辣同看,足见你心有野望,只是落到细稍末节时,却又不敢下手。景年兄弟,我说的是不是?”

景年被说得哑口无言,他怎也想不到,仅凭他笔烂糟的一张涂鸦,便能窥见如此多的心事。赵甫成猜测的八九不离十,有的连他自己也未曾察觉。

想到这里,他心里佩服得是五体投地,恨不得要他再多说一些,又有些怕他这神通。

“要我说呀,你胆大心细,这是好事。只是胆大虽好,易成莽撞;心细也罢,易成踌躇。景年兄弟,你往后的路子,当要时刻警醒自己如何落笔、如何勾勒,如此磨炼,方成好画。”

少年郎连忙点头:“甫成兄高见!我心里所想竟都能给你看见,画院里的人莫不是同你一样,都有神通不成?”

甫成笑眯眯地放下画来,拉着他往另一张案几上去:“不是神通,只是我常常内省。观画省身,时日一长,便能从画者手下猜个大概。——好了,你不是好奇我那山石花鸟?恰好我擅长的便是这些。”

“不擅长的红梅已是高妙,这擅长的……”景年手里又被塞进几支小笔,“岂不是要在宫里头得见?”

甫成不言,只是自顾自地将自己的一张范画拿出来,压在他身前案上。

景年便吐舌头,这赵甫成,一旦与画对付起来,简直是当他像一团空气,专心得令人生畏。

“这张枇杷鸟雀图乃是我前些年画的习作,你今日只管把线描出来,等过阵子再来,我教你设彩。”

画师将一张黄绢请出来,那枇杷鸟雀图绘于其上,金黄的枇杷里带着点青,顶上爬着一只蚂蚁,还有一只雀儿立在枇杷果簇里,张着嘴,好像要啄食虫子、果子。

景年在心中啧啧称奇,赵甫成的本事确实不小,他跟着伯父时见过一些画,但好看归好看,不及甫成的有灵气。这枇杷果仿佛真是眼前一头枝,若不是手中有笔,他几乎想身手去揪一只下来吃。

“今日?甫成兄,今日竟只需画线便可以?”

甫成神秘一笑:“不错!”

景年忽然感到不对,他疑心甫成没安好心,瞧他那快活的样子,便知道这画绝不容易。

果然!

他乍一下笔,那小小的笔尖就像不听使唤一样乱撇,一片叶子还没画完,边缘已经生了刺。景年又是窘迫又是气恼,忍不住又要和自己犯倔。这笔要拐,他便强着往回勾;要转弯,他便提起来,非要它乖乖画完这个尖不可。画着画着,笔下的线已经破了形,这才忽然发觉:他只顾着把叶子全画出来,竟然忘记留枇杷果和鸟雀的位置了!

甫成早就在旁边盯着笑开了:“景年兄弟,你年纪不大,心气不小!”

“我——我……”

“哎呀,你想把细节全画上,可你也不能失了大形不是?”甫成拿过他手中的笔和纸,在旁边另起了一簇,一心二用,画的依旧稳稳当当,“凡事都是一样,需得稳固主干,再勾勒细节。你不知如何下笔之时,便想想这句话,还有我这妙法……”

接着,甫成念起一串自己编的口诀来,念一句画一句,把景年唬的不轻。

“顺其意,推其变。”

“胸中想枝干,笔下如细工。”

“手要稳,心应沉。”

“四体躬勤能写意,头脑清楚当留神。”

一句一句,不知不觉,枇杷在他手下结出浑圆的果子来,雀儿灵动欲飞。

甫成画好的时候,时日已近正午。

景年的心思跟着钻进那看似枯燥的一笔笔里面,好像得了观画妙法,竟不觉得乏味,只道他说的话意蕴丰富,比起绘画技法,倒像是甚么人生箴言。

“好了。”画师放下笔,揉了揉发酸的肩膀,笑着将枇杷鸟雀递给景年,“绘画书法本为同源,你自己拿着,好生琢磨琢磨罢。”

他接过来,端详着一道道的墨痕,又想到偶然撞见过伯父在练字,口中的话便先头脑一步嘀咕而出。

“书法通万事,万事无骨皆为虚……画法理万物,万物有神皆为允……”

“呀!”甫成还没来得及洗手,一把握住他手腕,激动道,“你说得不错!好哇,原以为什么呢,你竟说得出上水准的话来!不愧是小张大人的手足,有这句道理在,我甫成愿以你为知己!”

被他扑打一下,少年郎君回神过来,才发觉自己看画看得入迷,竟自言自语开了。

“甫成兄以我为知己,景年荣幸之至。只是年非文人,不通文章,学人说话几句,不过依样画葫芦罢了……”他挠了挠头,“真要听大道理,还是得甫成兄告诉我。”

“我只不过是个画画儿的,也不是什么儒门大才,但画这件事,却真与做人一个样……”甫成松开他,面上仍然很高兴,“以粉为质,而施五彩;人有积信,方铸德才;绘事后素,不其然哉!景年兄弟,你觉得这话可有理?”

景年寻思好半天,坦诚道:“没听懂。”

这场绘法论道,以景年的不断讨饶而告终。

“我懂了,我真懂了!我以后好好听你说完话!”景年被画纸打了一下后脑勺,正倒处躲着孩子气的赵甫成,“哎呦——你告诉我,我不就懂了么!”

赵甫成又好气又好笑地看着他,他们追打了几下,这会他正扶着桌边喘气:“呼,你懂了些甚么,你若今日说不出个所以然,我便想法子状告小张大人,要他罚你抄抄书!哪怕不懂,揣摩也得揣摩出来我的意思了!哪有这样呛人的!”

景年嬉笑着停在对面案几旁边:“先有纸才能画画儿,先做个好人,才能挣来声誉。甫成兄大才,竟想这样文雅的办法警醒我!”

“呼……难为你挤词儿夸我,勉强算你蒙混过关。”甫成将手中画纸放下,往外看了看日头,“这会子也不早了,听闻虹桥那儿今日有集,我们拾掇拾掇去看看罢,我也好采采风。”

景年一口答应:“今日跟着甫成兄耳濡目染,静心学了好些本事,愿相陪。”

“这画还得你自己画一遍才行。往后你若再忧患前路,便随时来找我。甫成脑子愚笨,不解人情世故,亦少有人际往来,唯独可以绘画养志,能教你定心足矣。”

景年摸了摸脸,自知这回面上神情并未走漏风声,便越发觉得甫成有神通起来。

“我们今日去汴河游玩,运气好的话,没准还能碰见正道先生……咦,还不走吗?”赵甫成已经穿上了外褂,修整好头发便要下楼。见他好半天没动静,便回过头来,冲他神秘一笑,“哎呀,何必还要想那么多。景年兄弟,既来之,则安之!”

闻言,景年怔愣一下,立刻抬脚追了过去。

$(".noveContent").("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上一章目录+书架下一章